相对于ipad2发售后的火爆行情,the new ipad底气颇显不足。由于在大陆并未发售,远洋而来的水货成为了大陆“果粉”的唯一选择,而发售后水货价格却不似ipad2发售后的坚挺。据统计,香港水货价格在发售后一度上涨到4500元左右,但由于the new ipad的水货销售行情不济,至今发售不到一月,价格就下跌近700元。相反,由于苹果对ipad2等产品的价格下调,反而使得老旧的型号再度大卖,令商家们头痛不已。
The new ipad不温不火的行情究竟藏有何等的玄机?
The new ipad产品创新不足,
硬件更新超前太多。作为以创新为卖点的苹果,再the new ipad上的创新远远不及ipad到ipad之间的跨度。甚至不少资深果粉都没能够在短时体验后区分ipad2和the new ipad之间的区别。而广为流传的“视网膜”屏在贴膜后并没能让用户体验到高分辨率带来的便利和优质体验,不少用户均表示,贴了亚光贴膜之后,the new ipad和ipad2的屏幕体验相差无几。从
硬件上来说,国内网站本身并没有达到高清的程度,用the new ipad浏览这些网站就会显得粗糙无比。虽然这样的情况是由于产品的
硬件超前造成的,但依然为the new ipad的用户体验减分。
或多或少的审美疲劳,使得ipad产品竞争力下降。在两年前,白色的苹果产品还能炒得比黑色版本高上两三百元,而今天两者的区别仅有百元的区别。这象征着苹果产品的外观甚至操作系统都面临着严重的审美疲劳窘境。面对安卓系统多样化的产品外观和操作界面,苹果产品在多样化方面本身就有较大的不足。随着三代不同的Ipad采用同种设计,两代不同的
iphone采用及其类似的外观,使得外观单一造成的审美疲劳更为严重。苹果产品在应对win8的挑战中,想要在外观众取胜,难上加难。
这就是造成the new ipad行情不温不火的原因。审美疲劳外加无法发挥所有作用的超前
硬件,使得这代ipad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预期的波澜。Ipad的行情平缓,或许给出了一个信号,苹果的竞争力并非如此的全面,行业洗牌或将降临。
从ipad的发展看如今的
手机应用行业,也能获得些许启示。手机应用不仅仅有功能性,还有美观性,一款再优秀的手机应用,如果没有多样化的外观组成,也难逃审美疲劳的魔爪。这样的情况特别容易出现在模块化生成应用的那些产品平台领域中,例如被誉为“手机应用定制平台”的“
麦拼”,能批量生成多种不同的应用,但应用的外观却难以作出改变,在未来的竞争过程中,将极大地限制“麦拼”的发展和推广。
在移动行业中,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hold住市场需求,只有多边的外表才能Hold住用户的眼球。只有需求和眼球双管齐下,才能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