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平台升级,升级并不打算有太大的动作,我的i7+X58的
主板,怎么说再行货也是威风了好一阵的组合,还是老当益壮,而且机箱电源还能凑合用,也就没打算换了,再者机箱的散热和走线自己都花了不少的心思去折腾,一并退掉实在可惜,可惜我自己也有神马固态硬盘那样的设备,但老的传输带宽并不足以支持SSD的传输效能,再V5也只能算是废掉了一半的武功。
我铁了心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接着是
淘宝了一下,发现其实转接USB3.0的设备还真不少,有支持笔记本PCMCIA-E-USB3.0的,有装在背板上的PCI-E转USB3.0的,考虑了良久,我决定还是买回了一个最开始看上的USB3.0前挡板,3.5寸的,这样,接上一个固态硬盘,想必就是要享受了USB3.0+SSD的快感
我买这个的初衷,其实还在于我想把一直闲置的前面板软驱位置利用上。它是通过PCI-E 1X来实现USB3.0的高速传输的,这个来自优越者的东东分成两部分,一个是PCI-E扩展卡,插在PCI-E 1X插槽上,通过转换“生成”两个USB3.0接口,可以固定在主板后边的PCI槽里面,然后前面板部分,则通过延长线,分别连到这两个接口上,实现前置USB3.0接口的扩展。
因为这新的平台升级了以后,我要用那固态硬盘,就老要接到主板后边,太过不爽了。而这么一个前面板的扩展转接USB3.0的装置,扩展卡用的是红色PCB,虽然PCB面积不大,但是与其说看上去像个网卡,其实我更觉得像个MINI
显卡,它的中间就是一个主控芯片,若干滤波电容,一些贴片元件,反倒是背部挺光滑的,主控芯片是NEC的D720200AF1,不少一线6系列主板都经常会见到,芯片支持的USB3.0接口输出为两个,刚好和这小的PCB搭配上。
扩展前面板为黑色,很容易跟一般的机箱搭配到,而且这面板是3.5寸,刚好我机箱上有一个一直闲置着的软驱接口,正好就能派上用场啦。
这USB3.0扩展面板带有两个USB3.0扩展接口,分别都有一条延长线接出,而且接线来自AWM品牌型号20267,80℃的耐高温,这个型号的线,似乎在不少的什么HDMI/VGA接线上出现过,美中不足的是,两条线的长度各自仅为40cm,对于我这些对机箱内走线有一定要求的人来说,线材不够长倒是个挺头疼的事情。凑合吧,既然买了回来,就要把它弄好,这是我向来的原则。
新升级的平台其他部分,都弄好了,已经装箱了,剩下新买回来得这个USB3.0前面板。装这个东东的过程并不复杂,而理线是关键。把扩展卡插到主板上的PCI-E 1X接口上,另一边厢卸下机箱上的软驱位置上的3.5寸面板,然后像装个硬盘那样,把前面板固定好,将两者接上线,本来这就应该大功告成了。
但无奈,这两条USB3.0的接线,40cm的长度实在够呛的,可以说是搁哪里都不好弄,还好我的主板配了两个PCI-E 16X插槽,一个PCI-E 1X插槽,基于线材长度的原因,USB3.0的扩展子卡被迫接在了离
cpu更近的PCI-E扩展槽上,而显卡被迫也只能挤到了远离CPU的下面一条插槽上,这同时衍生一个问题,我的机箱是上置电源架构的,这样6pin显卡辅助供电线也就麻烦了,长度也是比较紧张的,这两条线,难免在机箱里面做成了一种飞线的感觉,一定程度上还是破坏了我原来的那个相对完好的走线感觉,但没办法,要用上USB3.0,还是要做出一点牺牲滴。
这么弄一下子,让我既期待又折腾,折腾的是我都不记得多长时间拆开过机箱,拨弄里面的任意一个配件了,如今为了这么一个USB3.0的玩意,确实够吊胃口的了,期待则在于,我这不支持USB3.0的平台,装上了这么一个玩意以后,会让我失望吗?
我装上了驱动,外加了两个测试
软件,ATTO和HD TUNE,两个
软件的测试结果果然一致,我的SSD在接上USB3.0硬盘转接器,接在前面板扩展口上,读写速度基本在160MB/S-180MB/S左右,这样的速度结果,让我有点诧异……
老实说,SSD+USB3.0转接器的组合,速度肯定不止这个,但是相对于传统USB2.0+传统硬盘的速度,这又显然快了不少,那到底是神马原因呢?难道是USB3.0真不那么灵光了……
对于这么一个疑惑的结果,我一探究竟,搜索良久才发现,我这SSD的主控有些问题,过去用普通SATA接口,就是100MB/S出头的速度,如今160MB/S-180MB/S左右原来算是给面子了,只怪我的SSD太烂了,论坛上太多人说了,换个更牛的SSD去搭配USB3.0才是王道。
对于自己手头上的SSD,自己的主板,接上USB3.0扩展卡,这160MB/S-180MB/S的速度已经算不错且可以接受的了,我自己觉得,这次改造是有收获,有意义的。
(
灯火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