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互联
管理员
管理员
  • 注册日期2011-07-27
  • 发帖数41778
  • QQ
  • 火币41290枚
  • 粉丝1086
  • 关注100
  • 终身成就奖
  • 最爱沙发
  • 忠实会员
  • 灌水天才奖
  • 贴图大师奖
  • 原创先锋奖
  • 特殊贡献奖
  • 宣传大使奖
  • 优秀斑竹奖
  • 社区明星
阅读:1380回复:0

突破物理局限:1000TB光盘有望实现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3-06-25 17:10

相比于机械硬盘,光盘技术的发展更加迟缓,甚至已经基本停滞,不过澳大利亚墨尔本市斯温伯尔尼理工大学(Swinburne University)的一个团队宣称已经超越了光盘存储的基本法则,可以实现PB级别(1000TB)的光盘存储。

该校微光子中心的主管谷民教授带着两名博士生甘宗宋、曹耀宇(均为音译),以及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教授Richard Evans,开发出了一种突破性的3D光束光刻技术,所基于的半导体工艺也是还处于理论阶段的9nm。

谷教授称:“这种新技术能造出相当于人类头发宽度十万分之一的光斑,能在碟片上写入更多数据。”

1873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发现,光束通过镜头聚焦得到的光斑直径不可能小于波长的一半,可见光下就是500纳米(0.5微米)。这构成了现代光显微技术的基础,是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它也竖起了一道障碍,使得探寻纳米级光结构变得几乎不可能。

光束光刻技术是实现3D纳米光刻的终极武器,但是光的衍射本性使得人们无法在纳米级别上使用单光束光刻系统。

为此,谷教授另外使用了一条类似油炸圈饼形状的光束,再让第一条光束从中穿过写入,从而避免触发光敏聚合。正是这种独特的双光束光刻系统,突破了双聚焦光束定义的衍射斑大小。

“这就在聚合与反聚合之间形成了双通道化学反应,最终为打造纳米机械结构铺平了道路,因此集成电路垂直整合的研发有望实现超高速的光学信息信号处理器,也许不远的将来就能成真。”

事实上这正是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的核心目标:超高带宽的光学系统。这项研究也得到了ARC的资助。

图片:793702.jpg


喜欢0 评分0
游客

返回顶部